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中的异常与对策
混凝土外加剂虽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使用不当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应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下原因及解决方法供您参考。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
成因:外加剂对水泥或其他原材料适应性差;外加剂含量低;水泥或环境温度高,水化速度快;混凝土配合比使用不当。
解决办法: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更换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增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用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②凝结时间太长
产生原因:缓凝剂用量过大或突然降温,且未及时调整缓凝剂用量,生产时未根据温度和缓凝剂调整添加剂用量;水泥质量变化;矿物掺合料存在质量问题;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过短,外加剂分散不均匀。
解决方法: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添加剂的用量;通知外加剂供应商减少缓凝剂的含量或改变促凝剂的品种;更换水泥或矿物掺合料;生产是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③假凝血
产生原因:以硬石膏或工业石膏为调凝剂的水泥遇到含有木质素磺酸盐或糖钙的水泥;外加剂含有碳酸钠早强剂;三乙醇胺用量超过0.1%;水泥温度过高;早强剂用量过大。
解决方法:更换水泥或外加剂;控制三乙醇胺的用量。
④离析和渗出
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率或胶凝材料用量过低;外加剂含量和坍落度过大;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变好;缓凝剂中的羧酸盐、磷酸盐或糖过量。
解决方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砂率或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改变缓凝剂品种和调整外加剂掺量;外加剂中配有增稠剂或引气剂等保水成分。
⑤可加工性差
原因:砂率低或胶凝材料用量不足;外加剂掺量低或减水效果差。
解决方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砂率或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增加外加剂含量。
⑹把握底部
产生原因:水胶比过低、减水剂用量过大、水泥用量过大。
解决方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砂率或增加矿物掺合料用量;加入引气剂;降低外加剂掺量等。

⑺混凝土泛碱
原因:无机盐早强剂和防冻剂过多;早期养护不好,水分蒸发快。
解决方法:减少含无机盐添加剂的用量,加强养护,避免早期失水。
返回列表